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十一章 刺客为什么不杀你  (第2/2页)
/br>    “不爱名利。”    “不爱名利的人,存在吗?”    “应该是有的。”    “你爱吗?”    “还好。”    “我就爱。”    荀彧笑:“那将军还真是够直率的。”    “小时候,我家旁边有颗大树。我就指着那棵树跟小伙伴说:‘长大以后坐车一定要用这样大的车盖!’我叔父听了 ,吓得直骂我将祸族。”    “童言无忌。”    “岂是童言无忌?我陪天子行猎,见曹公之车盖,远远大于那颗树,真是令人羡慕。”    “……”    刘备不由感慨:“大丈夫当如是也!”    荀彧摇头:“恐怕不是这么简单。”    “请指教。”    “大丈夫,出自《孟子》,原语为‘居天下之广居,立天下之正位,行天下之大道。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道。富贵不能yin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此之谓大丈夫也。’责任之重,非一车一盖能载尔。”    “令君可为大丈夫?”    “……我只是挺喜欢这句话的,还不敢妄称大丈夫。”    “令君还是太谦虚了。依我看,你当仁不让。”    荀彧本来还想再谦让几句,想到对面的人也不是吃这套的主,干脆答:“勉力为之。”    “不过么……”    听到刘备又起话头,荀彧下意识揉了揉耳朵,等刘备继续。    “方才令君说隐士不爱名利,我看隐士未必不爱名利。只是因为很难得到想要的名利,又不愿满足小名小利,干脆特立独行罢了。”    荀彧并不认同刘备的看法,又不愿与之争辩:“也不失为一种可能。”    “我就不这样。名利这东西,多了要,少了也要,就是不能没有。”    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    “名利名利,名更胜利啊。我刘玄德是个爱名如命之徒,可一日无金银傍身,却不能留下一点不好听的名声。”    “那不是坏事……”荀彧笑道,“其实我也是。”    “你是为什么?”    “人生不留污点,坦坦荡荡地活着。”    “好志气。”    “谢谢。”    “我跟你不一样,污点不污点,正直不正直,其实都无所谓。”    “那是因为什么?”    刘备缓缓呷茶,落杯才答:“为了满足欲望。”    “……欲望?”    “被众星捧月的感觉,只有好听的名声才换的来。”    “这……”荀彧忽然有些尴尬,这是不是……太直白了。    刘备没有觉察到荀彧的心绪,继续感慨:“尤其是每到一个新地方,听到吏民说‘看,那就是刘使君,那个仁义爱民的刘使君!’啧啧,那种感觉,别提有多爽快了,直教人欲罢不能。”    这已经不是直不直白的问题了。    “也不光是小吏小民,上至天子诸侯、文武大官,下至世族豪强、儒生墨客,无一不对我敬重有加,也都是因为这好名声啊,让我怎么舍得放弃名声去做坏事?”    “……”    “所以你说有人不爱名声,那只是因为他没有享受过被追捧的感觉而已。”    “并不是所有人都……享受这种东西。”    “荀令君出身世族又身居高位,受世人羡慕、尊敬,难道不曾享受过?”    荀彧本想答“未曾”,又怕刘备说他清高,改答:“尚可。”    刘备摇摇头:“那真是可惜了。”又改口:“该说还好才是,还好令君是个正人君子,和我这种小人不同。”    荀彧已经有些回答不了了:“其实只要行为端正,想法上……有点偏差……也是正常的。”    “这话我喜欢,谢了。”    “不客气。”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