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我好想你 (第1/2页)
我好想你
一年的时光,如同指间流沙,飞快地消逝。转眼间,便逼近了魏亦可当初承诺回国的大致期限。 “你要回国了吗?”赵云舟在聊天框里输入又删除,反复几次,才终于将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发送出去。近乡情更怯,越是临近她可能归来的日子,他心中那份隐秘的忐忑便越是清晰。这一年,他们几乎每日联系,他熟知她在澳洲的每一个足迹,然而,物理上的距离可以跨越,心理上的距离感却在不经意间滋生。 他害怕那个见识了更广阔天地、已然蜕变得更加独立自信的魏亦可,心中是否还为他保留着从前的位置。他真正想问的是“你要回到我身边吗?”,可话到嘴边,却只剩下一个小心翼翼、关于归国的试探。 “嗯。我要去花城,一个初创公司给了我offer。”魏亦可的回答很快传来。 这果然是很“魏亦可”的风格。赵云舟深知,这一年的“空窗期”在传统招聘者眼中或许是硬伤,他们会质疑她浪费了宝贵的学术黄金期。但她的行动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陌生环境摸爬滚打的韧性,恰恰是充满活力的初创企业最看重的品质。 “在澳洲认识的一个朋友,他们在花城创业,做AI与睡眠干预结合的项目。我跟着线上参与了几次他们的脑暴会,觉得理念很前沿,也很有社会价值,就决定加入试试。”魏亦可解释道,字里行间透着对未知挑战的兴奋。 “嗯,挺好的。这个方向很有潜力,也很适合你。”赵云舟回复道,由衷地为她找到想做的事而感到高兴。但一丝失落仍难以抑制地漫上心头——她飞得越来越高,越来越远,已经彻底不需要他这位“赵老师”在学术或职业规划上的任何指引了。 听着她在电话里对未来蓝图侃侃而谈,那些他完全陌生的术语和商业模式,让他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,他已然是她专业领域外的“局外人”。他还在努力适应与这个全新的、强大的魏亦可相处的方式。 魏亦可初到花城,面对租房、适应新环境等一系列琐事时,赵云舟立刻提出:“我向学校请几天假,过去帮你安顿一下。”他想借此机会,见一见这个让他思念入骨,却又感到些许陌生的女人。 然而,魏亦可的回复干脆利落,甚至带着点“你怎么还把我当小孩”的无奈:“真的不用!这点小事我自己能搞定。你工作忙,别来回折腾了。” 之后的几个月,赵云舟数次尝试规划行程,想趁假期飞一趟花城。可魏亦可的回复总充斥着歉意与疲惫:“云舟,这周真的不行,投资人临时要来尽调。”“下周恐怕也没空,产品原型测试到了关键阶段,我们全员加班。”“下个月?下个月可能要跑渠道,时间完全定不下来……” 他理解创业维艰,她口中的“一个人当三个人用”绝非虚言。她像一块被投入激流的的海绵,疯狂吸收着关于融资、技术、市场的一切知识,连在通勤的地铁上都捧着专业文献。她生活的重心,已被那个名为“梦想”的磁石牢牢吸住,留给风花雪月的时间和精力,几乎被挤压殆尽。 偶尔,魏亦可去林城周边城市出差,会提前发消息问他:“我下周会在邻市待两天,你有空吗?我们能见一面吗?” 赵云舟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